發布者:貴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 時間:2021-09-18
“好酒看貴州,貴州出好酒”,人們常歸因于貴州山水的精妙絕倫,但酒自古就不是簡單地隸屬于物質范疇,更在文化精神領域,帶給人們更多遐想的空間,而豐厚的文化沃土,自然為美酒提供更為良好的發展環境。
貴州即是如此,除了好山水,還有四大文化沃土。
當我們把文化鏡頭對準貴州,不少人會有誤區,認為貴州是所謂的“洪荒之地”。但當真正扎根于貴州、深入了解貴州就能發現,其實,貴州文化,如中原文化、齊魯文化、三秦文化、西域文化、嶺南文化、吳越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等等同樣楚楚動人、扣人心弦。
而貴州酒具有時至今日的輝煌成就,亦建立于貴州的四大文化沃土之上。
01
酒文化:賦予貴州白酒發展根基
貴州人好飲酒、善釀酒,并非短時期而形成,從酒類考古來看,貴州深厚的酒文化源遠已經延續千年。
在平壩飛虎山發現的泥質灰陶器,距今八千年;而在威寧中水吳家大坪采集到的小口細頸單耳陶瓶和長頸壺兩者均說明,距今六千年,貴州的先民早已有了酒或類似于酒的飲料生產與飲用。
普安青山鎮銅鼓山出土的圓底小陶杯和青銅微型小酒杯,斷代到春秋戰國;在清鎮牙瓏壩等秦漢時期墓葬中亦出土的品種繁多的各式酒具,尤為亮眼的是黑地朱紋、銅耳鎏金的麻胎漆耳杯;在平壩金銀鄉魏晉南北朝墓葬中,出土的陶罐,其腹部還具有銘文:“永元十六年正月二十五日,為古沈四瓦,奄面小口,中可都酒,行賀名祠,古沈直金二十五?!?/span>
▲ 清鎮牙瓏壩秦漢時期麻胎漆耳杯(左),平壩金銀鄉魏晉南北朝陶罐(右)(圖片/貴州省博物館)
而從釀酒文字記載來看,貴州酒文化之豐厚,更令人驚奇。苗族古歌《犁東耙西》和《兄妹結婚》中幾處提到酒的情況來看,遠在新石器時代的母系氏族時期,貴州的苗族先民就會釀酒?!杜f唐書》載“婚姻之禮,以牛酒為聘”,說明唐代時,貴州釀酒已相當普遍。明代萬歷,湯顯祖曾《春酒篇寄帥思南》一詩提到貴州醞酒的豐富,“黔中微外若椒蘭,何如漢署老祠官……況復南中多醞法,無事東朝給酒媒?!鼻宄跄?,許績在《滇行紀程》中說:“貴州……所釀酒亦甘芳入妙,楚中遠不及,而天下未有舉為褒譚?!辟F州人早已釀出好酒,而超越九州。
可見,豐厚的酒文化,為后來貴州白酒發展奠定了根基。
02
紅色文化:賦予貴州白酒發展動力
貴州的紅色文化資源十分富集,它是中央紅軍長征途中活動時間最長的省份之一。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道路踐行中,紅軍在貴州歷經4個多月的行程,途徑68個縣(市);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貴州偏西南一隅,是退守進攻的戰略大后方;人民政權建立后,在歷時一年半的剿匪斗爭中,大小戰斗4246次,戰斗遺址遍布全省。
在國家劃定的革命老區中,貴州有35個縣(市),占全省行政區域的39.8%,這在全國是罕見的。在全國僅有的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中就有“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黔西紅色旅游區”。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更成為紅色文化中濃墨重彩的精彩華章。
▲ 遵義會議會址大門。(拍攝/李虓)
黔中大地的紅色沃土,并非僅時代淵源,而是冥冥之中,因為就近現代來看,貴州即是愛國護國運動和思想的重要地之一。在太平天國革命時期,貴州發生了長達20余年的咸同各族人民大起義,爆發了十幾次“反洋教”斗爭。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護國護法,貴州都扮演重要角色??谷諔馉幹?,“戰時文化”的高漲,貴州亦有輝煌。
因此,在貴州紅色文化、愛國文化的滋養下,貴州酒文化得以融入更大發展格局,符合新時代的發展,成為一種內化在品牌的動力。
03
民族文化:賦予貴州白酒發展特色
貴州為什么少數民族豐富?就地理區位,貴州西與云南接壤,北與四川毗連,東與湖南為鄰,南與廣西隔河相望,為四方必經之路,方便了民族融合。具體而言,漢族自北而南,氐羌民族自西而東,苗瑤民族自東而西,百越民族自南而北,元代又從云南遷來蒙古、回、白等民族,他們從四面八方進入貴州,相互對流,互為穿梭,于是形成了“又雜居,又聚居”、“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狀況。
▲ 多彩貴州,一省包含了全國56個民族。(拍攝/RIFFARD)
最終形成,黔東南主要為苗族、侗族;黔南和黔西南及黔中地區主要為布依族、苗族及水、壯、瑤等;黔西北及黔西主要為彝族、回族、苗族、仡佬族、白族;黔東北主要為土家族、苗族、仡佬族;黔北、黔東北主要為漢族的格局。
豐富的民族聚居,自然呈現出豐富的民族文化,在傳統節日、服飾、歌舞、戲劇、體育等方面均呈現出與眾不同、又相互借鑒的多彩民族文化,而這些寶貴文化資源也貫徹到貴州酒的包裝、品牌、消費認知等范疇之中,體現了貴州酒文化的發展特色。
04
健康文化:賦予貴州白酒發展潛力
這里獨特的生活環境,促進了健康文化的形成。貴州地處山區,在農耕時代,相對于適宜生活的平原地區,此處生活條件較為嚴苛,以民族醫藥為核心的貴州健康文化就是在少數民族長期與疾病做斗爭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
同時,豐富的本草資源,也為健康文化提供了物質基礎?!扒責o閑草,夜郎多靈藥”,作為全國四大中藥產區之一的貴州,中藥材品種達4802個,居全國第二位,中藥材產量達165萬噸,居全國第三位,有著“天然藥物寶庫”美譽。
因此,善用本草,幾乎是貴族少數民族的基本文化風俗,尤其體現在養生健康的醫學保健方面,他們非常擅長將本草與釀酒進行融合,從而獲得具有健康價值的酒品。
▲ “黔地無閑草﹐夜郎多靈藥”。(拍攝/Lawrence Aritao)
比如,仡佬族醫藥除受中醫學、西醫影響較大外,配方和配伍之方豐富,因此,仡佬藥酒種類格外繁多。侗族則形成了“天、地、氣、水、人”五位一體的健康思想,其黃酒被認為是重要的健康元素,因此,在侗藥中,常見黃酒作為藥引,體現“酒為百藥之長”的思想。而對于彝族而言,在酊劑劑型中,用酒將藥材泡制一定時間后的口服藥酒,占三分之一還多,體現“清濁二氣”思想。水族人同樣善于將本草與酒進行結合,還發明歷史有名的“九阡酒”,即以本草和蒸好的糯米相拌,發酵釀出能強身健體的滋補酒。
因此,在健康意識和需求逐漸強烈的消費趨勢下,健康文化的底蘊,賦予了貴州白酒進一步發展的潛力。
轉載來源:酒食評論
轉載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KDzvslA9wotZF2AEB21x9Q